发起交叉创新邀请
农学领域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国家
中国
地点
湖南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
主体类型
科研性质
涉及学科
农学
涉及领域
农学
研究方向
农业生态、农业环境、作物分子生态
主体简介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亚热带生态所”)创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2003年10月改为现名。

亚热带生态所主要学科方向为亚热带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学,下设喀斯特区域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农田生态研究中心、湿地农业生态研究中心、流域农业环境研究中心、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研究中心、作物分子生态研究中心等六个研究中心,作为依托单位拥有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农业生态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生理与代谢过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畜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石漠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桃源农业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和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研究站。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Ecology") was founded in 1978, formerly known as Changsha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changed its current name in October 2003.

The main discipline direction of the Institute is Subthermal complex agroecosystem ecology, which consists of six research centers: Karst Regional Agroecology Research Center, Farmland Ecology Research Center, Wetland Agroecology Research Center, Basin Agro-Environment Research Center, Livestock and Poultry Healthy Breeding and Agroanimal Husbandry Complex Ec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Crop Molecular Ecology Research Center. As a supporting unit, it has the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 the Key Laboratory of Agro-Ecological Processes in Subtropical Regio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Key Laboratory of Agro-Ecological Engineering of Hunan Province, the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Nutrition Physiology and Metabolic Processes of Hunan Province, the Hun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Healthy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 and the Guangxi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t has the Taoyuan Agricultural Ecosystem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Huanjiang Karst Ecosystem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Dongting Lake Wetland Ecosystem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and Changsha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联系方式
0731-84615204
  • 农学前沿案例
  • 农学前沿热点
  • 物联网+农业 | 新型干旱监测仪有助于限制干旱影响
  • 农学创新思维 | 研究人员发现蜜露是益虫接触杀虫剂的途径之一
  • 作物学创新思维 | 利用“效应器触发”免疫反应创新植物抵御病原体的方法
  • 农学创新思维 | 综合多项技术精准种植,促进粮食持续生产
  • 农学创新思维 | 提取油菜籽蛋白助力植物性食物开发
  • 植物科学创新思维 | 提前播种小麦将提高印度东部的产量
  • 农学创新思维 | 植物数字表型有助于可持续粮食生产
  • 利用可生物降解的地膜替代塑料薄膜
  • 利用可生物降解的地膜替代塑料薄膜
  • 农学创新思维 | 新型干旱监测仪有助于限制干旱影响
  • 农艺教育创新思维 | 虚拟现实农场促进农艺教育发展
  • 荒漠化防治创新思维 | 利用新型探测器测量沙漠中的水分含量
  • 土地科学创新思维 | 使用“土壤导航器”可帮助农民高效管理土地并满足社需求
  • 土地科学创新思维 | 研究团队开发新型框架和在线工具,帮助了解土壤生物群的作用
  • 农药化肥创新思维 | 采用经济阈值减少农药的使用,可保持洋葱产量
  • “腋芽分裂”可提高椰子繁殖和保存能力
  • 种子科学创新思维 | 研究发现低氮条件下具有较高氮素吸收能力的新型水稻基因
  • 农业废物流利用风险问题研究
相关创新主体
  • 瓦赫宁根发展创新中心
  • 昆士兰大学农业和食品创新联盟
  • 以色列农业研究中心
  • 瓦赫宁根大学食品与生物基研究所
  • 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 日本国立农业与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传感+机器人实验室(LCSR)
  • 爱荷华州立大学利奥波德可持续农业中心
  • 瓦赫宁根大学食品安全研究所
  • 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
  • 康奈尔大学食品安全研究所
  • 詹姆斯赫顿研究所
  • 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
  • 爱荷华州立大学可持续农村生计中心
  • 洛桑斯特德研究所
  • 瓦赫宁根大学经济研究所
  • 墨尔本大学Bio21分子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Bio21 Institute)
  • 爱荷华州立大学种子科学中心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首尔国立大学生物友好型畜牧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