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交叉创新邀请
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国家
中国
地点
北京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
主体类型
科研性质
涉及学科
工学
涉及领域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研究方向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电磁探测技术、先进激光与探测技术
主体简介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第一个综合型电子与信息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已形成了两大支柱领域和五个重点领域:两大支柱领域分别是微波成像技术和微波真空电子技术,五个重点领域分别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电磁探测技术、先进激光与探测技术、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和可编程芯片技术。研究所下设11个研究部门,包括微波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基地)、高功率微波源与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电磁辐射与探测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与应用系统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地理与赛博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室、信息处理与图像分析实验室)、空间行波管研究发展中心、高功率气体激光技术部、航天微波遥感系统部、航空微波遥感系统部和可编程芯片与系统研究室。

2013年,电子所高质量地完成了年度科研计划,科研工作成效显著。共有在研项目545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项目30项,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课题)3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5项,承担并参加院级项目53项,其中院创新项目19项,先导专项1项,国际合作项目11项,所支持创新项目2项,其他科研项目359项。

Founded in 1956, th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China. It is mainly engaged in applied basic research and high-tech innovation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has formed two pillar fields and five key fields: The two pillar areas are microwave imaging technology and microwave vacuum electronics technology, and the five key areas ar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technology, advanced laser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sensor and microsystem technology, and programmable chip technology. The Institute consists of 11 research departments, It includes the Key Laboratory of Microwave Imaging Technology,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ensing Technology (Northern Base), the Key Laboratory of High Power Microwave Sources and Technology, the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the Key Laboratory of Space In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System Technology (the Laboratory of Geography and Cyberspa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Image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pace Traveling wave tube Center, High Power Gas Laser Technology Department, Aerospac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System Department, Aerospac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System Department and Programmable Chip and System Laboratory.

In 2013, th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completed the annual scientific research plan with high quality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 total of 545 projects are under research, including 30 national major special projects, 32 projects of China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863) and 14 projects of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973). There are 55 project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53 projects have been undertaken and participated in, including 19 innovative projects, 1 pilot special project, 11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s, 2 supported innovative projects and 359 other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联系方式
iecas@mail.ie.ac.cn
  • 工学前沿案例
  • 工学前沿热点
  • 传感器技术创新思维 | 新型可穿戴传感器可检测人体汗液中的更多化合物
  • 无线电物理创新思维 | 创新利用磁力“无线传输”电能可实现无线充电
  • 电子芯片创新 | 建立在塑料上的柔性薄膜电子芯片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 太赫兹技术创新思维 | 创新开发低成本新型“相机”可高灵敏度地检测太赫兹脉冲
  • 电子科学创新思维 | 2022年CES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1)
  • 传感器技术创新思维 | 创新开发“纳米发电机”为可穿戴传感器提供人体动力
  • 传感器技术创新思维 | 创新开发新型“多模态传感器口罩”可与脸部更好贴合
  • 创新利用蓝宝石纤维制备传感器
  • 传感器技术创新思维 | 创新开发“生物传感器”可结合超声波成像酶活性
  • 使用含有数字芯片的聚合物纤维设计智能服装
  • 利用氮化镓制造无芯片无线传感器
  • 建立在塑料上的柔性薄膜电子芯片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 创新开发低成本新型“相机”可高灵敏度地检测太赫兹脉冲
  • 基于拉曼光谱和细金网开发新型传感器
相关创新主体
  • 韩国科技研究院集成电路设计教育中心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里昂纳米技术研究所
  • 日本无线电研究所
  • 首尔国立大学融合技术高级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日本东北大学电子光学研究中心
  • 韩国科学技术院聚集相量子结核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
  • 多伦多大学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工程中心 (CARTE)
  • 韩国科学技术院人形机器人研究中心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自治系统研究所(IAA)
  • 普林斯顿大学信息技术政策中心(CITP)
  • 九州大学亚洲和大洋洲研究所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阿尔佩罗维奇研究所
  • 浙江大学功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
  • 爱丁堡大学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 ETH能源科学中心(E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