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交叉创新邀请
农学领域
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German Centre for Integrative Biodiversity Research (iDiv)
国家
德国
地点
莱比锡
依托单位
德国科学基金会
主体类型
科研性质
涉及学科
农学、理学
涉及领域
农学、生物科学、生态学、蜂学、森林保护、草业科学
研究方向
物种多样性、遗传信息、生态系统、农业研究
主体简介

全球物种的丧失导致环境变化,并使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处于危险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的措施,需要对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知识进行研究。这需要各学科和科学方法的合作和协调。iDiv研究人员进行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和政策部门的决策者为当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制定解决方案。

iDiv是DFG的研究中心,拥有400多名员工和成员,主要分布在哈勒、耶拿和莱比锡,来自超过35个国家的研究人员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

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物种多样性,还包括遗传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相互作用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iDiv整合了11个机构的150多名活跃成员的个人研究计划,定义了五个高度相关的主要研究领域:生态功能、环境变化、社会干预、分子研究、生态复杂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变化。iDiv研究人员在各种实验和观察以及虚拟平台上工作,以产生尖端的综合生物多样性科学,并辅之以一系列科学服务和科学政策活动。

Global species loss lead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puts the functioning of ecosystems and ecosystem services at risk. Research on the basics of biodiversity is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ole of biodiversity and the measures needed to protect it. This requires the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scientific methods. iDiv researchers conduct basic research on which decision-makers in the application and policy sectors develop solutions to the current biodiversity crisis.

iDiv is DFG's research center with more than 400 employees and members, mainly in Halle, Jena and Leipzig, and researchers from more than 35 countries lay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 planet's biodiversity.

Biodiversity is not only species diversity, but also genetic diversity, functional diversity, interaction and ecosystem diversity. iDiv integrates the individual research initiatives of more than 150 active members from 11 institutions and defines five major areas of research that are highly relevant: ecological functioning, environmental change, social intervention, molecular research, ecological complexity, and biodiversity change. iDiv researchers work on a variety of 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virtual platforms to produce cutting-edge integrated biodiversity science complemented by a range of scientific services and science policy activities.

联系方式
+49 341 9733105
  • 农学前沿案例
  • 农学前沿热点
  • 利用可生物降解的地膜替代塑料薄膜
  • 农学创新思维 | 创新采用条带种植可减少作物病害
  • 植物科学创新思维 | 提前播种小麦将提高印度东部的产量
  • 作物学创新思维 | 利用“效应器触发”免疫反应创新植物抵御病原体的方法
  • 农学创新思维 | 综合多项技术精准种植,促进粮食持续生产
  • 利用可生物降解的地膜替代塑料薄膜
  • 农学创新思维 | 植物数字表型有助于可持续粮食生产
  • 农学创新思维 | 利用人工智能预测作物生长状况
  • 农学创新思维 | 提取油菜籽蛋白助力植物性食物开发
  • 农学创新思维 | 新型干旱监测仪有助于限制干旱影响
  • 植物保护创新思维 | 利用数字化平台对抗东非的 Striga 虫害
  • 农艺教育创新思维 | 虚拟现实农场促进农艺教育发展
  • 植物科学创新思维 | 规模大小影响美国有机农场的生态农业模式
  • 土地科学创新思维 | 使用“土壤导航器”可帮助农民高效管理土地并满足社需求
  • 植物保护创新思维 | 拔除患病及其周围植株的方法有效减少葡萄卷叶病发病率
  • 农药化肥创新思维 | 采用经济阈值减少农药的使用,可保持洋葱产量
  • “腋芽分裂”可提高椰子繁殖和保存能力
  • 种子科学创新思维 | 研究发现低氮条件下具有较高氮素吸收能力的新型水稻基因
  • 农业废物流利用风险问题研究
相关创新主体
  • 瓦赫宁根发展创新中心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昆士兰大学农业和食品创新联盟
  • 以色列农业研究中心
  • 瓦赫宁根大学食品与生物基研究所
  • 瓦赫宁根大学食品安全研究所
  • 日本国立农业与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
  • 詹姆斯赫顿研究所
  • 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
  • 爱荷华州立大学利奥波德可持续农业中心
  • 瓦赫宁根大学经济研究所
  • 爱荷华州立大学可持续农村生计中心
  • 墨尔本大学Bio21分子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Bio21 Institute)
  • 康奈尔大学食品安全研究所
  • 洛桑斯特德研究所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传感+机器人实验室(LCSR)
  • 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
  • 康奈尔大学动物健康诊断中心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