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交叉创新邀请
物理学领域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CAS
国家
中国
地点
武汉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
主体类型
科研性质
涉及学科
理学
涉及领域
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研究方向
磁共振应用,原子分子光物理,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
主体简介

1958年,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启动实施,“向科技进军”大潮乍起,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前身 — 武汉电子学研究所和武汉数学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应运成立。为开拓和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项目研究的著名物理学家王天眷先生突破阻力辗转回国,与张承修、李国平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共同创建了磁共振波谱学、原子分子物理、原子频标、数学物理等学科。

1996年,武汉物理研究所与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经过20余年稳健发展,研究所现已建成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武汉磁共振中心、中国科学院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武汉物数所按照中国科学院“三个面向,四个率先”办院方针,以“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为目标,全面推进学科交叉与全链条式发展。

In 1958, the first long-term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ew China was launched and implemented, and the "march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ve began. Wuhan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and Wuhan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 Technology, the predecessor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ere founded. In order to explore and develop the scientific cause of the motherland, Mr. Wang Tianjuan, a famous physicist who was engaged in the Nobel Prize winning project in physics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broke through the resistance and returned to China. He co-founded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 atomic frequency scale, mathematical phys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with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scientists such as Mr. Zhang Chengxiu and Mr. Li Guoping.

1996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Wuhan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merged to form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CAS.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steady development, the Institute has built a number of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research platforms, such as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pectroscopy and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 the Wuhan Magnetic Resonance Center for National large-scale scientific Instruments, the Key Laboratory of Atomic Frequency Scal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Key Laboratory of Biomagnetic Resonanc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the new period of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deline of "three directions, four leads", and with the goal of "producing results, talents and ideas",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Technology is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whole-chain development.

联系方式
027-87199543
  • 理学前沿案例
  • 理学前沿热点
  • X射线创新思维 | 创新运用腔体与钻石镜技术提高X射线激光亮度与效能
  • 光学创新思维 | 创新开发新型光学设备可改变单个光子的频率
  • 电子物理学创新思维 | 利用激光PEEM技术在铁基超导体中发现向列波
  • 通过孤子微梳探索光学频率梳的量子特性
  • 太空天气创新思维 | 创新利用声波在玻璃球体上创造球形引力场模拟太空中的引力条件
  • 光学创新思维 | 创新开发新型半导体激光器可实现单模光的发射
  • 纳米物质研究创新思维 | 创新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纳米颗粒的结构和动态过程
  • 量子计算创新思维 | 创新引入“旁观者量子位”减少量子计算机误差
  • 物理学创新思维 | “微型机器人弹性网络”实验可揭示“集体驱动”机制
  • 粒子物理创新思维 | 创新应用粒子物理实验探讨宇宙基本规律与新物理领域
    相关创新主体
    • 佐治亚理工学院物理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亥姆霍兹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 加州理工学院沃尔特·伯克理论物理学研究所(WBITP)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斯坦福大学汉森实验物理实验室(HEPL)
    • 芝加哥大学先进光子源中心(APS)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汉森实验物理实验室
    • 阿贡国家实验室
    • 芝加哥大学詹姆斯·弗兰克研究所(JFI)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量子信息与计算中心(BQIC)
    • 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
    • 苏黎世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科学中心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日本东北大学电子光学研究中心
    • 欧洲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