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交叉创新邀请
通信工程领域
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
Lincoln Laboratory, MIT
国家
美国
地点
马萨诸塞州
依托单位
麻省理工学院
主体类型
教育性质
涉及学科
工学、理学
涉及领域
通信工程、物理学、生物科学、导航工程
研究方向
空中、导弹和海上防御技术,生物技术与人体系统,网络安全与信息科学
主体简介

林肯实验室(Lincoln Laboratory),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列克星敦(Lexington),麻省理工学院于1951年创建了该实验室,其前身是研制出雷达的“麻省理工辐射实验室(MIT Radiation Lab)”。林肯实验室隶属于美国国防部,由麻省理工学院负责运行管理。林肯实验室是美国联邦政府投资的研究中心,其基本使命是把高科技应用到国家安全的危急问题上。它很快在防空系统的高级电子学研究中赢得了声誉,其研究范围又迅速扩展到空间监控、导弹防御、战场监控、空中交通管制等领域,是美国大学第一个大规模、跨学科、多功能的技术研究开发实验室。

1957年该实验室建成全固态、可编程数字计算机控制的雷达系统(Millstone Hill radar),实现了对空间目标的实时跟踪,既能跟踪苏联卫星的活动,也能监控卡那维拉尔角的火箭发射。后来,这发展成弹道导弹战略防御系统,其中关键性的技术是数字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林肯实验室开发了卫星通信系统,导致8颗实验通信卫星的发射。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实验室开始研究民航交通管制,强调雷达监控,进行恶劣气象的检测,开发了航空器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在20世纪80年代,实验室为克服大气紊流的影响,开发了大功率激光雷达系统。20世纪90年代,为NASA等开发了传感器。林肯实验室则在开发陆地图像处理设备。

Lincoln Laboratory, located in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ounded this laboratory in 1951, its predecessor is the "MIT Radiation Lab" that developed radar. Lincoln Laboratory is part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d operated by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ncoln Laboratory is a federally funded research center with a fundamental mission to apply high technology to critical issues of national security. It soon won a reputation for advanced electronics research in air defense systems, and its research scope quickly expanded to space surveillance, missile defense, battlefield surveillance, air traffic control and other fields. It was the first large-scale, interdisciplinary, multifunc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aboratory in an American university.

In 1957, the Millstone Hill radar, an all-solid-state, programmable digital computer-controlled radar system, enabled real-time tracking of space targets, including Soviet satellite movements and rocket launches from Cape Canaveral. Later, this developed into the ballistic missile Strategic Defense system, in which the key technologies ar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n the early 1960s, Lincoln Laboratory developed th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t led to the launch of eight experimental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s. In the early 1970s, the laboratory began to study civil aviation traffic control, emphasizing radar monitoring, conducting bad weather detection, and developing automatic control devices for aircraft. In the 1980s, the laboratory developed a high-power liDAR system to overcome the effects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 In the 1990s, sensors were developed for NASA and others. Lincoln Lab is developing land image-processing equipment.

联系方式
781-981-5500
  • 工学前沿案例
  • 工学前沿热点
  • 通信工程创新思维 | 在类脑芯片上实现类似LSTM的功能
  • 将新型紧凑天线用于无线电失效时的通信
  • 在类脑芯片上实现类似LSTM的功能
  • 半导体制造创新思维 | 创新利用“亚波长元结构”实现在在微小尺寸的芯片上的高频率信号传输
  • 反激光器创新思维 | 创新利用“无反射散射模式”概念开发能够引导光和其他电磁波进行信号处理的新系统
  • 电磁技术创新思维 | 创新使用集成光子电路缩小“太赫兹差距”
  • 使用FMCW雷达的毫米波反向散射建立大规模物联网系统
  • AI+通信工程 | 无线信号结合AI可使火灾探测更准确
  • 光纤通信创新思维 | 以高速率进行传输的新型55模光纤
  • 创新应用发光二极管设计新型“智能纹身”
  • 创新升级解决组合优化问题的伊辛机器
相关创新主体
  • 韩国科学技术院卫星技术研究中心
  • 日本国家信息和通信技术研究所
  • 贝尔实验室
  • 多伦多大学量子信息与量子控制中心(CQIQC)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加州理工学院卡夫利纳米科学研究所(KNI)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ETH能源科学中心(ESC)
  • 斯坦福大学人文智能中心(HAI)
  • 普林斯顿计算科学与工程研究所(PICSciE)
  •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SAIL)
  • 布里斯托尔大学生物设计研究所(BBI)
  • 韩国科学技术院网络中间件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林克斯先进中子与X射线科学研究所
  • 麻省理工学院 - 计算科学与工程中心
  • 康奈尔大学食品安全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 韩国科学技术院绿色交通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