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交叉创新邀请
领域
俄罗斯国家航空技术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Aviation Technologies
国家
俄罗斯
地点
莫斯科
依托单位
俄罗斯政府
主体类型
科研性质
涉及学科
工学
涉及领域
航空航天工程
研究方向
喷气式飞机,航空金属加工转隔壁,民用飞机质量开发,柔性生产线
主体简介

俄罗斯国家航空技术研究所(NIAT)的前身为成立于1920年的前苏联国家劳动力资源研究所,是全世界第一个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专业门成立的研究所,从事生产组织改进,员工培训和制造业装备设计,研究所的附属工厂专用生产装备。它从1930年开始全力专注于航空工业,于1944年正式更名为航空技术研究所(简称NIAT)。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研究所被迫迁往西伯利亚,同时开始增加战斗机产量,设计制造金属加工装备、钻塔,开发系列化的流程工业装备。

研究所重组为8个设计局,成为航空工业的主要研究中心,基础研究实验室和各个研究部门分散在许多偏僻的工厂里。NIAT设计制造了前苏联第一台CNE机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和第一条柔性生产线。它所设计的所有专用技术装备均由设在萨沃罗夫斯基和索哈夫斯基的工厂制造。

经过长达80年的发展,NIAT设计制造无可匹敌的,安-225、图-160和苏27军用飞机,这些产品是NIAT长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结晶。今天它仍然拥有超过400名高级科学家和雇员。研究所占地40万平方米,拥有4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超过160名技术博士,曾获得许多国际展览会奖励和几项国家奖。

     The Russian State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Technology (NIAT), formerly known as the State Institute of Labor Resources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founded in 1920, is the world's first research institute established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engaged in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employee training and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design, and special production equipment for the institute's affiliated factories. It began to focus exclusively on the aviation industry in 1930 and was officially renamed the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Technology (NIAT) in 1944. During World War II, the institute was forced to relocate to Siberia, and at the same time began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of fighter jets, design and manufacture metalworking equipment, drill towers, and develop a series of process industrial equipment.
      The Institute was reorganized into 8 design bureaus and became the main research center of the aviation industry, with bas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and various research departments scattered in many remote factories. NIAT designed and built the first CNE machine tool, the first industrial robot and the first flexible production line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ll the specialized technical equipment it designs is manufactured by factories in Savorovsky and Sokhaovsky.
       After 80 years of development, NIAT designs and manufactures unrivalled An-225, Tu-160 and Su-27 military aircraft, which are the result of NIAT's long-term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oday it still has more than 400 senior scientists and employees. Covering an area of 400,000 square meters, the Institute has 4 academicians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more than 160 technical doctors, and has won many awards from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s and several state awards.

联系方式
225
  • 前沿案例
  • 前沿热点
  • 机器人 | 创新利用旋转马达提高机器人跳跃高度
  • 反思可解释性方法,深入探索机器学习的原理
  • 植物科学创新思维 | 研究基于“红皇后假说”发现花朵性别由食草性动物控制
  • 新能源 | “空气发电机”突破清洁能源发电限制
  • 利用生物传感器和“间歇定量”技术,可量化精准测量细胞钙浓度
  • 生物工程创新思维 | 创新发现TRPV4离子通道影响婴儿软骨中细胞的增殖和基质的产生
  • AI+化学 | 利用“BenzAI程序”创新类苯合成方式
  • 传感器+生物医学 | 利用新型“棉导电线”批量生产带有可穿戴传感器的服装
  • 神经科学创新 | 动物天生的节拍同步创新研究
  • 植物学创新思维 | 研究揭示植物维管组织中的抗病毒防御机制
  • 使用新型人工智能模型确定古代残缺文本的时间归属
  • 全新升级基于AI的无需预处理即可对活细胞进行定量成像的全息显微镜
相关创新主体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
  •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悉尼大学澳大利亚显微镜和微量分析中心(ACMM)
  • 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
  • 卡尔斯塔德大学可持续社会转型研究中心(CRS)
  • 瑞典RISE研究所
  • 多伦多大学量化分析与建模中心(CQAM)
  • 特拉维夫大学创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室
  • 多伦多大学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PM)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多伦多大学可维护优化与可靠性工程中心(C-MORE)
  • 斯坦福大学Walter H. Shorenstein亚太研究中心(APARC)
  •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
  • 墨尔本大学国际法和人文科学研究所
  • 马克斯·普朗克复杂技术系统动力学研究所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医学研究所(ICM)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信息安全研究所(ISI)
  • 迪士尼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