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交叉创新邀请
领域
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
Natural Resources Institute Finland
国家
芬兰
地点
赫尔辛基
依托单位
芬兰农业和林业部
主体类型
科研性质
涉及学科
农学
涉及领域
农学、林学
研究方向
农业初级生产,循环生物,气候智能型碳循环,适应性和弹性生物经济
主体简介

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Luke)是芬兰农业和林业部下属的一个研究机构,2015年由芬兰农业研究中心、芬兰森林研究所、芬兰游戏和渔业研究所和农业和林业部信息中心的统计服务合并而成。Luke的任务是在可持续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以及农村福祉和活力的基础上促进有竞争力的业务。Luke在四个基于现象的研究计划中解决了可持续和有利可图地使用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挑战,每年有700多个研究项目进行。雇佣大约1250名员工,一半是研究人员,另一半是专家,为研究提供支持的员工和管理人员。Luke在芬兰有22个地点,外加两个研究合作地点,总部位于赫尔辛基。

研究所以发展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未来和福祉为任务,希望通过研究,解决本地和全球挑战,为客户创造价值和解决方案。凭借称职的人员和激励性组织、数据驱动型解决方案、跨部门和跨学科合作、现代研究平台的战略优势,努力实现气候智能型碳循环、适应性和弹性生物经济、有利可图且负责任的初级生产和循环生物经济的战略目标。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和专家活动建立在基础广泛的能力之上。在与芬兰和国际伙伴合作开展的多学科研究方案和项目中,利用了四个研究单位、统计服务股、研究基础设施股和六个服务小组的能力。提供信息和解决方案的最终用户,在规划和确定研究活动的重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The Natural Resources Institute of Finland (Luke) is a research institute under the Finnish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which was formed in 2015 by the merger of statistical services of the Finnish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re, the Finnish ForestRy Institute, the Finnish Institute of Games and Fisheries and the Information Centre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Luke's mission is to promote competitive business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use of 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well-being and dynamism of rural areas.Luke addresses the challenge of sustainable and profitable use of 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 in four phenomenon-based research programs, with more than 700 research projects conducted each year. Employing about 1250 employees, half researchers and the other half experts, employees and managers who support the research. Luke has 22 locations in Finland, plus two research collaboration locations, and is headquartered in Helsinki.

      With the mission of developing a sustainable future and well-being of 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 the Institute hopes to create value and solutions for customers through research that solves local and global challenges. With the strategic strengths of competent people and motivating organizations, data-driven solutions, cross-sector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and modern research platforms, we strive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a climate-smart carbon cycle, an adaptive and resilient bioeconomy, profitable and responsible primary production, and a circular bioeconomy.The research and expert activitie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Institute of Finland are based on broad-based capabilities. In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programmes and projects carried out in cooperation with Finnish and international partners, the capacities of four research units, the Statistical Services Unit, the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Unit and six service groups were utilized. End users who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solu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nning and determining the focus of research activities.

联系方式
+358 29 532 6000
  • 前沿案例
  • 前沿热点
  • 机器人 | 创新利用旋转马达提高机器人跳跃高度
  • 行星形成创新思维 | 创新通过磁性陨石探索小行星形成和演化
  • 生物医学创新思维 | 全新生物人工左心室
  • 使用干燥样本可高效监测冠状病毒和疫苗接种情况
  • 摄影创新思维 | 创新开发超快摄影”SP-CUP”可拍摄高速三维图像
  • 心理学创新思维 | 创新揭示病态社会退缩的生物学根源
  • 新型碳同素异形体单晶——单层聚合碳60
  • 细胞学创新 | 从成体细胞而非人类胚胎中可提取干细胞
  • 生态学创新思维 | 创新以帆水母为原型设计仿生学海洋传感器
  • 营养学创新思维 | 使用植物甾醇开发饱和脂肪替代品
  • 劳动与社会保障创新思维 | 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贫困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状况
  • 利用机器学习减少电动汽车电池开发的技术测试时间
  • 创新开发新型半导体激光器可实现单模光的发射
相关创新主体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隆德生物医学中心
  •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健康医疗大数据与循证医学研究中心
  • 加州理工学院天乔与克丽丝提·陈神经科学研究所
  • 亥姆霍兹信息安全中心
  •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群集催化实验室
  • 金兹顿实验室
  • 多伦多大学传播、文化、信息与技术学院(ICCIT)
  • ETH可持续未来交通中心(CSFM)
  • 宾夕法尼亚神经科学与社会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芝加哥大学手势、手势语言与语言中心
  • 斯坦福大学纳米表征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马克斯·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
  •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巴特癌症研究所(BCI)
  • 加州理工学院的量子信息与物质研究所 (IQIM)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