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背景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新冠检测成为了重中之重,但大规模的检测背后是一个个医护人员的防疫守护,一轮轮核酸采样、一次次隔离医治,长时间穿着严实的防护服及隔离面罩都是对医护人员体力的挑战。
创新过程
山东烟台清科嘉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共同研发的第三代咽拭子采样机器人问世,并已进入批量生产出货阶段。此设备的应用,可实现更加精确高效的采样,解决医护人员不足和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采样机器人由一条七个关节的机械手臂和一个能够抓取棉签的“小钢手”组成,一次采集可获取四个有效部位样本,以确保采集到上皮细胞。研发团队围绕采样过程的每个环节,设计了相应的消毒装置、咽拭子安放装置、末端执行器、采集装置等。这个机器人集22项发明专利和6项授权专利于一身,能够在0—45℃环境平稳运行,每次采样时间仅需42秒,而且采样有效率100%。
该系列机器人可自动进行力觉反馈和视觉监控,采样过程全自动,降低感染风险,有效解决人手不足问题,并实现信息上“云”,支持后台实时查询核酸检测数据。同时,拥有三层安全防护,设备全封闭,采样完成后实时卫生消杀,降低感染风险。
用户扫描二维码,机器人就会放下一次性咬口器。咬住咬口器,按下启动按键,机器人会准确找到咽拭子有效采样部位,采集、收样、封装、保存、消杀,这套“自助式”核酸采样仅用时42秒就完成了。但相较于熟练的采样医护人员平均数秒内完成采集的效率来说,机器人的效率42秒仍有待提高,但也有业内专人人士表示,未来随着产品升级及对大数据分析优化,采样机器人的效率有望达到普通人力的两倍。
与传统的人工采样相比,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采集核酸,持久性效率有了保障,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这台“黑科技”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100%国产化,目前已经量产,将更好地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一旦机器在国内广泛使用,一方面可以解决人员缺乏问题,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降低新冠的传播。
智能推荐
利用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3D结构
2022-08-05根据DeepMind和伦敦大学学院(UCL)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深度学习系统可以利用蛋白质的基因序列,比以往任何建模系统都更准确地预测蛋白质的结构。
涉及学科涉及领域研究方向AI+农业 | 利用气候智能型农业实现更多灌溉
2022-08-24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正致力于将危地马拉的9000个农村家庭与改善的水管理和气候智能型农业战略联系起来,以提高粮食安全并减少贫困。
涉及学科涉及领域研究方向利用AI揭示古代大师画作的新细节
2022-08-05作为伦敦大学学院领导的一项调查项目的一部分,人工智能被用于分析世界著名的根特祭坛的高分辨率数字x射线图像。
涉及学科涉及领域研究方向AI+能源化学 | 利用人工智能准确预测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
2022-08-18科学家们发现了如何准确预测锂离子电池的有效寿命,这一进展可能会加速电池的开发并改善制造。
涉及学科涉及领域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