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背景
指纹、虹膜扫描这样的生物认证过去常会出现在间谍片中,但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早已扩大,指纹验证和面部识别已在人们手机上司空见惯。现在,生物识别安全工具包又增添了新选项:呼吸。
创新过程
据《化学通讯》杂志2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嗅觉传感器,能够通过分析呼吸中的化合物来识别个体身份。
在这个信息和技术的时代,生物识别认证是保护宝贵资产的重要方式。从常见的指纹、掌纹、声音和面部识别,到不太常见的耳朵和手指静脉,机器可使用各种生物识别方法来识别一个人。
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气味是一种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使用个人独特的化学成分来确认“你是谁”。
其中之一是经皮气体——从皮肤产生的化合物,但皮肤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浓度很难让机器检测到。因此,研究小组转而研究是否可用人类呼吸来代替。事实上,人类的呼气已被用来识别一个人是否患有癌症、糖尿病,甚至新冠肺炎。
研究小组从分析受试者的呼吸开始,筛选可用于生物识别认证的化合物,共发现了28种可行的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发了一个有16个通道的嗅觉传感器阵列,每个通道都可识别特定范围的化合物。传感器数据随后被传递到机器学习系统中,分析每个人的呼吸组成,并以此区分个人的特征。
研究人员用6个人的呼吸样本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发现它识别出个人身份的平均准确率为97.8%。即使样本量增加到20人,这种高水平的准确率仍然保持不变。
不过,研究人员表示,在这项技术真正进入应用之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此次研究中他们要求受试者在测试前6小时禁食。下一步,他们将改进该技术,使其不受饮食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表明,增加更多传感器并收集更多数据,可克服这一障碍。
创新关键点
研究团队分析了受试者的呼吸,从中筛选出28种可用于生物识别认证的化合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个有16个通道的嗅觉传感器阵列。通过测试发现,依靠呼吸来识别出个人身份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7.8%,证明了呼吸用于生物识别的可行性。
智能推荐
融合Cre-loxP和CRISPR-Cas9的新型基因打靶技术构建微型扰动图谱
2022-07-27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小鼠基因打靶技术——iMAP,其iMAP品系携带100个gRNA表达单位,靶向90个功能不甚清晰的基因,以此构建了一个微型扰动图谱,揭示了这90个基因分别在39个组织/细胞中对细胞存活、扩增、分化的影响。
涉及学科涉及领域研究方向生理学创新 | 构建“纳米结构”来操纵合成脂质体以促进细胞交流
2022-09-22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了如何最好地让DNA与我们体内的细胞膜进行通信,这为在液滴中创建“迷你生物计算机”铺平了道路,这种计算机在生物传感和mRNA疫苗方面有潜在用途。
涉及学科涉及领域研究方向研究发现PIEZO1 功能获得性基因突变增强肌腱组织性能
2022-07-02美国 Scripps 研究所 Hiroshi Asahara 教授团队与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Ardem Patapoutian 教授团队合作,通过小鼠研究发现,肌腱中机械敏感离子通道 PIEZO1 的功能获得性突变能使动物跳得更高,跑得更快。人类中的类似突变可能与更好的运动表现有关。
涉及学科涉及领域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