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背景
卫星、无人机和地面设备(如放置在动物或其周围环境中的自动摄像头和传感器)等尖端技术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可以收集关于野生动物种群的大量数据,动物生态领域进入大数据和物联网时代。海量数据变得容易获取和共享大大缩短了研究的距离和时间,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类在自然栖息地的破坏性存在。
创新过程
各种人工智能(AI)程序可用于分析大型数据集,但它们通常不适合观察野生动物的确切行为和外观。人工智能和动物生态学专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开创性跨学科方法,通过将计算机视觉的进步与生态学家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发了更准确的模型,可加强对野生动物物种的研究,并更有效地利用现在由于新技术而收集的大量数据。研究发表在2022年2月9日的《自然通讯》上,为使用人工智能帮助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开辟了新的视角。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从图像、视频和其他视觉形式的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以便使用大型数据集快速对野生动物物种进行分类,计算个体动物的数量并跟踪它们的运动。人工智能在野生动物生态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为更好地了解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了机会。
研究证明了现代技术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的重要性。提供革命性的新方法来更准确地估计野生动物种群并了解动物行为,能够有效打击偷猎并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研究团队在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动物生态学知识创建了一种系统,使用广泛丰富的大型食草动物作为哨兵来检测非洲稀树草原上的偷猎者,使用GPS监测动物的行为,发现斑马和角马等动物在偷猎者等人靠近时会改变行为,系统能有效检测到人类入侵者的存在,准确率为86%。新方法对于防止某些野生动物物种灭绝非常有用,研究人员主张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和野生动物生态学,将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更广泛地在野生动物研究和环境保护领域中使用。
创新关键点
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和野生动物保护学交叉结合,使用高新技术助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
智能推荐
野生和栽培马铃薯的基因组进化和多样性
2022-07-02研究人员首次解析了二倍体马铃薯的泛基因组,研究了茄科茄属(Genus Solanum)的物种进化,破解了马铃薯如何结薯的分子机制,并为杂交马铃薯育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信息。这项研究展示了泛基因组学的力量,能为其他作物泛基因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涉及学科涉及领域研究方向利用人工智能识别野外灵长类动物的行为
2022-08-09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来识别野外黑猩猩的行为,这种方法将使研究人员和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能够大大减少在视频片段中分析动物行为所花费的时间和资源。
涉及学科涉及领域研究方向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兽医编写笔记
2022-08-18由医学院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团队开发了一种算法,可以读取兽医打印的记录,并预测动物可能患有的特定疾病。
涉及学科涉及领域研究方向一种隔离血红素的植物肽促进共生细菌的铁摄取
2022-08-14麻省理工的一项研究发现了豆科植物细胞中具有一种会吸收所有可用的血红素的多肽——NCR247。这种多肽被豆科植物用来控制固氮细菌,同时它也可能对治疗血液中血红素过多的患者有益处。清除血液中的游离血红素有助于治疗由需要血红素生存的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如牙龈杆菌(牙周病)或弓形虫病,或向血液中释放过多血红素的镰状细胞病或败血症等疾病。此外,这项研究也表明了,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也有可能转化为治疗应用。
涉及学科涉及领域研究方向